活动预告:网络时代,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

热点时事2024-02-12 00:25:28单曲循环


  199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办人,被称为数字时代三大思想家之一的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给《连线》写专栏时注意到,有许多十几岁的青少年给父母订阅这本杂志作为圣诞礼物,他们希望父母能够以此了解互联网,走进“他们的世界”。 几年后,他在《数字化生存》里写道:计算机不再只是与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青少年比父母更“懂”互联网世界,这已不再是什么令人诧异的现象。

  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在中国体现的或许更为明显。对于出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父母来说,他们小的时候电视尚未普及,但对他们的孩子来说,互联网和数字设备已经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司空见惯,电影、直播、动漫、游戏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塑造着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对自我的认知。

  面对飞速变革的科技,以及由此对新一代人带来的影响,我们是否做好准备——

  我们是否学会了与比我们“懂得多”的孩子相处?

  我们是否可以站在“原住民”的视角去想象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我们是否能善用网络、规避风险,让自己成为网络主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的孩子如何借助科技手段更好的成长?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

  今年9月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而在使用设备方面,超过80%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12.4%的未成年人已经开始使用智能机器人上网。

  但与此相对应的数据是:在一次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中,有67.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接受过网络素养相关课程教育;在另一个维度上,中国社科院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有接近六成的青少年没有掌握使用网络工具来甄别网络信息真伪的技能。

  面对这些已经“联网”但却没有学习过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孩子们,“大人”倍感头疼:家长抱怨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愈加困难,即便知道互联网的普及势不可挡,但因缺少方法,只能用“一刀切”的方式在孩子和网络之间“划清界限”;老师们期待教会孩子合理使用互联网、智能手机,但常常不知从何处下手,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教材。这些都深深影响着学校教育、威胁着家庭关系。

  正因如此,网络素养教育的普及刻不容缓。在互联网时代,这项技能已经成为帮助人们追求生活品质、获取自由和快乐的重要素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也早已成为各国的教育焦点。

  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孩子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内容的鉴别、时间的管理、更好的沟通、正确的引导……面对他们,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2月26日,腾讯DN.A计划携手中国日报社·21英语教育传媒和新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办“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教育创新论坛”。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玲,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副校长周建华等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和教育机构的嘉宾,将和几位可爱的孩子一起,通过议题探讨和经验实践分享,让更多的人来关注青少年与数字化生存的议题,让成年人更好地与孩子建立更亲密、更健康关系。

  本次活动将通过网络进行全程视频直播。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链接(http://view.inews.qq.com/a/EDU2020122300613600)预约直播: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选择或买卖依据,稿件如有侵权请速来电来函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