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孩子玩手机上瘾,学会这两招,让孩子对学习上瘾

热点时事2024-02-12 13:08:58lulu

  刚刚才度过了史上最长的寒假,马上又要迎来暑假,“神兽”又要出笼了,许多家长不免忧心起孩子假期玩手机的事情了。提起手机,许多家长都非常痛恨,认为手机毁了孩子。的确,如今,上至耄耋老人,下至襁褓婴儿,都会刷手机。“低头族”、“网瘾”这些词语也不单单指代青少年,但是手机对青少年的毒害却是最大的。不得不承认,智能手机深谙人性,让人又爱又恨。许多家长常常感慨:如果孩子学习能像玩手机一样“上瘾”该有多好啊!

  为什么不能呢?本文试着探讨几种让孩子学习上瘾的方法,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何手机会让人着迷。许多孩子玩手机要么打游戏、要么刷短视频,那么游戏和短视频是如何让人上瘾的呢?

  游戏让人上瘾的手段之一就是设置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每日签到”,通过各种奖励,让你每天上线,逐渐形成对游戏的依赖习惯。这正是美国“斯金纳箱”的实验原理,通过奖励培养条件反射的行为。

  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套路移植到学习上。比如,周末在家,学满一小时,奖励半小时玩耍时间,学习时间越长,奖励时间越长。连续签到满7天,可获丰厚奖励,但如果中间断掉,则奖励全部归零。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是冲着奖励也要努力一波呢?渐渐地,孩子就会养成自觉习惯,摆脱拖延症,醉心学习而不能自拔。

  家长还可以升级玩法:积分抽奖

  比如,每背过一篇文言文,奖励5积分;每解出一道应用题,奖励10积分。。。每50积分可以抽奖一次,奖品随机,更有神秘SSR大奖。研究表明,未知的奖励比固定奖品更有诱惑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最终,实现这样一个完美的正反馈闭环,不怕学习不上瘾。

  游戏让人上瘾的第二个手段是利用人想赢怕输的赌徒心态,赢了就有成就感,输了就想翻盘,但总是赢会觉得无聊,总是输会觉得痛苦,游戏的设置恰恰让人有输有赢。于是在一局又一局的输赢之间,天亮了。一夜未睡的孩子只好在白天呼呼大睡,黑白颠倒,恶性循环。

  我们不必奢望孩子学习能像打游戏一样废寝忘食,哪怕能保持正常的学习强度就很好了。既然干不掉游戏,那不如向游戏学习。

  比如,做题要难易穿插,及时对答案,让孩子获得即时反馈。做对了要及时表扬,放大孩子的成就感,鼓励孩子乘胜追击,甚至可以把胜利果实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班级群,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夸赞会让孩子更加充满信心;做错了及时安慰,鼓励孩子再做一个,反败为胜。这样,帮助孩子积累成就感,也能正确面对挫折,愿意挑战有难度的习题。

  还有些孩子沉迷于刷短视频,短视频又是怎样让人上瘾的呢?

  我们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 娱乐化,不需要思考;

  ② 总期待下一个视频更好玩;

  ③ 算法机制总给你推荐你喜欢看的。

  那么怎样把这些套路复制到学习上来呢?

  我的建议是,把知识设置成像短视频一样丝滑,减少复杂的思考。比如,复习政史地基础知识,可以把知识点设置成填词游戏,像闯关一样,既不需要太多思考,又会期待下一关,让孩子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如果是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让学生抢答,答得出的孩子会期待下一个问题,答不出的孩子也会期待下一个也许会答。

  读到这里,也许你已经发现,上述这几种方法都离不开家长的陪伴。是的,要让孩子戒掉手机瘾,家长的陪伴是至关重要的。曾经,正是由于家长疏于陪伴,才让孩子拿起了手机,手机取代了父母,孩子在手机里寻找快乐、寻找依靠、寻找慰藉、寻找成就感,寻找那些本来应该在父母身上得到的东西。现在,能让孩子放下手机的也只有父母。

  但是这个过程不可粗暴为之,如果家长强行剥夺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感,却又不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怎么能不激发家庭矛盾呢?而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只和孩子待在一起就可以,更重要的能给到孩子切实的帮助,被孩子需要,才能逐渐培养对家长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当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感超过了手机,谁还会对手机上瘾呢?

  (作者:郓城县东城初级中学 孙庆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